Skip to content
Scroll to top↑

公正,该如何是好?

哈佛大学公开课,可以在B站等地方找到课程视频资源。时隔几年就要刷一遍。每当看到教授从功利主义、自由主义的讨论逐渐引出康德的人类理性,我便感觉像是与历代哲人同乘一条小船穿行在人类历史的惊涛骇浪中,从康德立上船头的那一刻起,天空的乌云消弭,一缕阳光照进额间。

9-道义应得与分配正义

两种观点:

  • 道义应得 moral desert
  • 合法期望 legitimate expectations

罗尔斯指出:认为分配正义,就是道义应得的问题,就是根据人们的品行进行奖赏,这样想是错误的。

德州大学Cheryl Hopwood案,白人女性因为“zzzq”失去教育机会。

支持Cheryl观点:Cheryl的种族、肤色对她来说是一个非常“武断”的特质,她无法控制自己的种族,其个人的努力不应该被埋没。

反驳:教育系统的自然差异无法被忽视,Cheryl的种族使得她先天就具更多的教育机会。大学在录取时应当根据教育的不平等,来考虑这些成绩和考分背后的不同意义。

多样性的观点:即使两位候选人的“背景”几乎一致,即使可能顾及不到教育不平等对考分的影响,为了教育受众的多样性,还是会使其中一位受到不公正待遇。

反驳方补充:上方所说的“背景”平等是无法脱胎于历史来看的,即使当下两个人的背景平等,但将目光投射到奴隶制时期并不是。因此消除歧视运动至少在目前是对过去那段不正义的历史的一种补偿。

对上述的反驳:不应该因为过去发生的事情对现在进行苛责。这并不是说因历史原因造成的差异不应当被承认,而是说既然想要解决教育的差别问题,应该通过其他的方式,而非是另一种“不公正”的方式。这样的平权行动反而造成了种族隔阂的长久存在,而没有实现“让种族成为我们的社会里无关紧要因素”这一最高目标。

种族歧视本身是非法的,对于像马丁路德金这样的非裔美国人领袖来说,他们显然会说不想人们以皮肤的颜色来衡量他,而是以他的个性、品德和成就来衡量他。以肤色、种族和宗教信仰来判定一个人本身就是一种不公平。

教授总结出主要三种观点:

  • 弥补 corrective 弥补人们教育背景的差异,人们所上的学校的差异,获得教育机会的差异等。该观点有一个隐含的前提,即录取时只在成绩得分的基础上考虑差异,不考虑多样性和历史原因。

  • 补偿 compensatory 平权运动是合理的,因为它是对过去的错误、不正义的历史的一种补偿。

反驳:对Cheryl来说,让她为过去那些没有牵涉进去的历史做出牺牲是否公平。由此引出了更核心的争论:我们是否要为过去,肩负起整个群体的权利或责任

  • 多样性 diversity 大学或学院的社会目标或者说社会使命,多样化的教育受众将是更多人收益。

反驳:个人的权利不能被侵犯,这样做实际是使Cheryl这样的人成为了被利用来服务于大众利益和社会使命这些理念的牺牲品。

反驳此反驳:Cheryl在此处并不存在这样的权利,没有人是一定应当被录取的,因此回到了是否将道义应得作为分配正义基础的问题。

很多平等与自由主义倾向的哲学家认为,应该将分配正义与道义应得、道德奖励相分割(detach)。

10-公民自觉与选择权利

康德、罗尔斯对亚里士多德目的论的批评:在多元化的社会中,人们在美好生活的本质这个问题上产生了分歧,我们不应该试图将公正建立在那个问题的任何特有回答的基础上。因此他们反对将公正捆绑于某些美德的概念上的想法。支持康德和罗尔斯的自由主义者说:如果我们将公正捆绑于美德的独特概念之上,如果将公正视为个人与其角色之间是否适合,那么我们没有为自由留有余地。追求自由并不依赖于任何独特的角色,也不依赖于父母或社会流传下来的传统或惯例。

为了搞清楚康德、罗尔斯与亚里士多德这两派的正确性,我们需要弄清楚:

  1. 权利是否优先于美德?
  2. 成为一个自由人,自由的道德主体,究竟意味着什么?

11-忠诚与爱国

麦金泰尔的自我叙事(自叙)观点,对个人主义(自我)的批评:人类本质上是会讲故事的生物,也就是说,在我回答“我该干什么”之前,我应该先回答“在某个故事或者众多故事里,我是什么”。一旦我们接受了这种道德反思的叙事性,我们就会注意到,我们决不能只以个人的形式去追求美德及其实现,只有承担起特定的社会身份,我们才能接近自己的生存环境。我是某人的儿子或女儿,这个或那个城市的公民,我属于这个宗族、那个部落、这个国家。因此,麦金泰尔称,利于己的,也要利于其他扮演同样角色的人。从我的家族、城市、部落、国家的过去,我继承了各种债务、遗产、期望和义务,它们共同赋予了我的生命、我的道德起点。从某种程度上,为我的生命赋予了道德特质。……因为我的生活叙事总要镶嵌在赋予我身份来源的共同体故事之中,我从过去中来,却欲与过往一刀两断,这会导致我现有关系的畸变。

一些反驳:

  1. 一个人可以属于不同的团体,义务是否会产生冲突?比如家庭和国家之间义务的冲突。
  2. 康德的框架允许人们自治,自由主义可以使爱国精神成为自愿的道德义务,爱国主义和亲情都在其范畴之内。

将公正丢给约定俗成:如果达成普遍适用的对公正的理解不可行,是否可以将公正与任一时间、任一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共同理解联系起来?

反驳:一个短片,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持有种族主义观点的南方士兵对忠诚和传统的理解。

将公正和善束缚在一起要面对的问题:如何解释善?如何处理人们对善的不同理解?

12-同性婚姻与堕胎权利

谈论公正时不可避免得会谈论到善;可以以逻辑思辨的形式去谈论善。中立论不可取。

教授对罗尔斯的一些补正,认为在公正和权利问题上出现的合理的多元化与道德和宗教问题上出现的没有什么不同。

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如何与和我们有分歧的公民一起生活并彼此尊重呢?

教授认为,这要看个人接受何种程度的尊重。对自由主义者而言表现为一种忽视,求同存异;另一种则是参与其中,交流学习。